查看原文
其他

张涛甫:挖掘冬奥文化资源,精心设计中彰显文化自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京报评论 Author 张涛甫

文 | 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传播中国声音,需从冬奥会的成功经验中发掘文化演绎和传播之道,提炼出可复制的中国叙事智慧和技巧。


图源 | 新华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把最中国的“立春”,用现代科技打造成中英文结合的造型,让中英文“立春”和“SPRING”焰火同时飞跃在古都北京的夜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于4月8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北京冬奥会精神作了阐释,并提出,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这场世界体育盛会,因在中国成功举办,深深地镌刻了中国的标识,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有文化标识度的事件。


冬奥会附着中国光晕


巧妙蕴含中华文化的冬奥场馆,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喜庆祥和的“雪容融”,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香喷喷的豆包……回味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冬奥细节,无不包含着中国文化的传递。


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唯美加持,冬奥会附着了显著的中国光晕。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可以说,借助冬奥会这个世界舞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得到生动唯美的演绎。北京冬奥会虽已圆满画上了句号,但其精神已经穿越山海,远播世界,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冬奥会是一个全球传播的重要舞台,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北京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绿色、人文、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场冬奥会已远远超越了物理和地理的边界,超越了一个个具体的赛事活动。


因有中国倾心倾力地慷慨付出和艰巨努力,因有中国精神的磅礴托举和中国文化的加持,北京冬奥会注定会成为奥运史上最具人文内蕴和文化风格的赛事之一。这场全球性顶级体育赛事,有力诠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水乳交融地演绎了“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文化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其精华不仅体现在汗牛充栋的典籍等有形载体上,还隐伏在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里,同时还鲜活地表现在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生活方式和表达细节里。因此,很难把中国文化一次性地装载在某一个载体或事件上。这都为我们后续发扬冬奥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意。


图源 | 新华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中春草跃动、行云流水的画面,让人不禁吟哦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春的诗句。



北京冬奥会带来的文化启示


北京冬奥会在文化上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有限时间和篇幅里,要做到尺幅千里,大道至简,须找到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概念和故事。柏拉图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博大精深、别具神韵的中国文化,需要有吸睛的概念、走心的故事作为载体,成为文化交流和精神传播的媒介,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北京冬奥会通过一个个精彩的场景和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概念,成功将中国文化演绎出来,用“很中国”的叙事风格和表意技巧,充分、鲜明地展现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是未来发扬冬奥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借鉴的方法论。


北京冬奥会另一个文化启示是:文化自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密码,也是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柱。随着中国深度融入世界,文化决定我们能走多远,也决定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世界交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正在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北京冬奥会所展示的中国文化魅力,让全球的参赛者和观赛者为之倾倒,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是我们出场的理由和标识。未来我们还要坚持文化自信。唯有文化自信,才能走得更远。


图源 | 新京报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演员们围绕着场中央的中国结进行表演。


发掘冬奥文化演绎和传播之道


地球虽然是圆的,却不是平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如今人类的文化交往还存在形形色色的壁垒,这背后有现实主义的利益驱动,也有隐形的文化成见,还有意识形态偏见,多种因素叠加,给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往和文明互鉴设置了很多有形和无形的路障。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既要清理横亘在眼前的有形路障,还要清理无形的文化成见和意识形态偏见。北京冬奥会即是一个成功的样板。这就需要我们从冬奥会的成功经验中发掘文化演绎和传播之道,提炼出可复制的中国叙事智慧和技巧。


其中关键是,不能就文化说文化,冬奥会对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诠释,不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以感性、写意、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寓意和价值通过具象的意境加以表现,并且充分调度了新科技的力量。科技感十足的表现形式,赋予中国文化以鲜明的现代风格,显得十分灵动。发扬冬奥精神,需要借势中国文化,依托具体的意象,自然讲述,娓娓道来,无须说教,也能直抵人心。


再者,文化传播并非是只顾自身感受的单向度传播,而是需要双向乃至多向的互通。冬奥会作为文化的盛典,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水乳交融成一体,很难分清中国与世界的边界,推动了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我们也要主动敞开胸怀,打破隔膜,向世界展示中国友好包容的形象。


最后,发扬冬奥精神,需要打好政府与民间传播力量的组合拳。一方面充分利用冬奥遗产,积极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发挥民间对外传播的优势,激发民间力量,更好地将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多人认识接触到真正的中国、现实的中国、活生生的中国。


来源 | 新京报(原标题为“挖掘冬奥文化资源,精心设计中彰显文化自信”)

排版 | 周沈博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